首页 > imtoken钱包下载地址 > 超募资金最终“归宿”:补流居多

超募资金最终“归宿”:补流居多

超级管理员 imtoken钱包下载地址 2022-03-29 12:47:26 521

从现有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用途来看,现金管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投建新项目和用作公司股权收购是主流。


  整体来看,超募资金闲置比例较高,前述51家科创板公司中,有23家企业三年时间里使用的超募资金不足60%,大部分闲置的超募资金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如中微公司(113.470, -1.21, -1.06%)超募4.46亿元,使用6.5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超募48.48亿元的禾迈股份(613.330, -4.67, -0.76%)使用最高不超过45亿元(含本数)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超募资金用于具体项目投资的企业合计26家,但项目投资金额能覆盖超募资金的企业也仅6家,如安恒信息(162.200, -4.22, -2.54%)2020年8月,将近2亿元的(含利息)超募资金全部用于安全运营能力中心建设项目、博瑞医药(26.010, 0.06, 0.23%)(维权)8000万元超募资金全部用于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海外高端制剂药品生产项目;嘉元科技(87.280, 0.96, 1.11%)5.4亿元超额募资用于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等。


  大部分能在3年内使用完超募资金的企业,都会在项目投资之外搭配“永久补流”或“偿还银行贷款”等项目。如安集科技(258.370, 4.82, 1.90%),在2021年4月先使用1.3亿元超募资金用于扩大升级研发中心项目,随后又将剩余4842.85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更多的企业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为了缓解企业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并减轻银行还款压力,将超募资金均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永久补充流动性资金,超过七成企业超募资金曾被用于永久补流或偿还银行贷款。


  较典型的是如乐鑫科技(125.390, -4.51, -3.47%)连续三年(2019年8月、2020年8月和2021年8月)分别将3500万元超募资金(不超过总额的30%)用于永久补流;晶丰明源(194.200, -5.10, -2.56%)、航天宏图(65.070, -0.20, -0.31%)也在三年时间里分批将超募资金永久补流。


  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超募情况逐渐增多,企业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流或用于闲置资金理财的情况更为频繁,2022年1-2月上市并且存在超募情况的新股中,已有14家企业宣布将超募资金永久补流或偿还银行贷款。


  “注册制下,证监会对IPO募投总额中补充流动资金不超过30%的限额已经放开了,随着超募现象增加,的确造成了部分发行人闲钱多、银行理财多、资金效率低的现象,但站在监管层角度,为平衡监管压力,在注册制下适度放松募投管制或者让募投按真正的注册制来操作,是明智的。”资深证券人士李稷文对记者说道。


  整体来看,现有的监管规则对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确实给予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对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超过计划募集资金的部分——即超募资金,监管规定,超募资金可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借款,但每十二个月内累计金额不得超过超募资金总额的30%。


  不过,为了防止上市公司“滥用”这一规则,监管层对于“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流”的情况也出台了配套的风险管控措施。


  沪深北交所规定,发行人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后的一年时间内,不得进行高风险投资及为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对象提供财务资助。


  早前,创业板公司朗特智能(48.190, -1.69, -3.39%),就因为违反补流后不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承诺,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


  科创板企业聚辰股份(75.680, -1.14, -1.48%)在上市4个月后,也曾计划使用5600万元的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比例为29.84%。但2020年6月,聚辰股份却突然撤回了这一安排。


  聚辰股份表示,根据公司最新的战略安排,公司目前正在考虑通过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的方式寻求股权投资的机会。为避免构成将超募资金变相用于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情形,影响全体股东利益,综合考虑公司当前的资金使用状况后,公司取消了此前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事项,并将上述超募资金退回至募集资金专户进行专户储存与三方监管。